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本科生培养 / 招生信息 / 正文

无人机低空遥感微专业简介

发布时间: 2025-09-03      点击量: 

无人机低空遥感微专业简介

为主动适应新科技、新技术、新产业和新经济发展需求,培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跨学科专业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本校专业特色与办学优势,依托本校地理与环境学院“测绘工程”和“地理信息科学”学科优势,联合国内外无人机龙头企业与遥感数据服务商,共建“无人机低空遥感微专业”。无人机低空遥感微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对低空遥感数据获取、处理与智能解译的深入理解,掌握无人机系统操控、遥感平台载荷配置、三维重建及时空大数据分析等核心技能。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学生将学习到如何快速获取高分辨率遥感数据,为开展土地利用、农业监测、应急救灾和智慧城市等领域的精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并在不断升级的低空经济生态中做出创新性的技术解决方案。本专业学制1 (2学期),开设5门专业课,结业学分9学分。教学时间安排在周内晚上,面向本校二年级及以上学生开放,修读合格颁发微专业结业证书。

培养目标

无人机低空遥感微专业旨在培养学生对低空遥感数据获取、处理与智能解译的深入理解,掌握无人机系统操控、遥感平台载荷配置、三维重建及时空大数据分析等核心技能。学生修读后,可在测绘地理信息、农业、林业、应急、电力、交通等行业从事无人机遥感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项目管理等相关岗位工作。

微专业特色

1.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无人机低空遥感微专业采用校企共建、资源共享、理论—实践一体化培养模式。依托行业内无人机和遥感领域龙头企业在工程实践、设备条件与师资队伍方面的资源,校企联合制订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确保教学需求与行业发展同步。

2. 理论和实践能力同步提升

课程体系以提升学生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为核心,面向低空遥感行业一线需求与技术前沿,综合运用模拟飞行、实景外业、数据处理等多元教学环节,强化学生系统思维训练与实操能力培养。

3. 面向就业提升职业素养

合作企业依据行业规范与岗位能力要求,将具体技能标准直接嵌入对应教学模块,实现微专业培养与实习、就业环节的平滑衔接;同时,为学生参加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CAAC)考试提供必要辅导与支持。

微专业设置理由

1. 为深化新工科与新文科的交叉融合,系统提升学生跨学科学习与研究能力,精准对接社会需求,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

2. 为服务复合型人才培养,兼顾学生个性化与多样化发展需求,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学好本专业课程的前提下,根据兴趣修读微专业课程。

3. 国家“低空经济”战略及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对无人机遥感技术人才的持续需求,为本微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

微专业建设基础

1. 学校前期已出台《宝鸡文理学院微专业管理办法(试行)》,前期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形成了培养方案,制度和顶层设计给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并形成可靠保障。

2. 地理与环境学院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科学等本科专业已聚集一批具备丰富无人机遥感应用经验的师资,并且先期已经建成的《无人机原理与应用》《激光雷达技术及应用》《地理信息空间分析》《Python程序设计》《遥感数字图像处理》等课程,为微专业运行奠定了深厚的课程资源基础。

3. 学院已建成覆盖无人机低空遥感领域的实验教学平台与专业实验室,并与大疆创新等行业领军企业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形成了机制完善、运行成熟的校企协同育人体系,可为微专业持续供给高水平行业技术人员、先进实训设备及全要素真实项目案例库,全面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建设思路与时间安排

建设思路:采取“课堂面授+模拟飞行+外业实操+企业项目”的多元化教学方式,注重学生思维能力养成和实践能力训练,结合行业与岗位需求,实现微专业修读与实习就业无缝对接。

时间安排:20257月提交申请;20258月招生宣传;20259月正式开班。

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数

考核方式

开课时间

总学时

理论

实验

实践

无人机系统与低空法规

2

32

20

4

8

考试

第一学期

无人机遥感载荷与数据采集

2

32

16

8

8

考试

第一学期

倾斜摄影测量与三维建模

1.5

24

12

6

6

考察

第一学期

遥感智能解译与时空大数据分析

2

32

18

8

6

考察

第二学期

无人机遥感综合项目实战

1.5

24

8

4

12

考察

第二学期

合计

9

144

74

30

40

-

-

1. 无人机系统与低空法规:涵盖无人机结构与飞行原理、低空航行空域管理、民航法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内容。

2. 无人机遥感载荷与数据采集:介绍多光谱、激光雷达、热红外等主流载荷参数设置、航线规划、像控点布设及外业操作规范。

3. 倾斜摄影测量与三维建模:学习倾斜摄影数据获取、空三加密、实景三维建模及模型修饰技术。

4. 遥感智能解译与时空大数据分析:基于Python与深度学习框架,实现地物分类、变化检测、作物长势监测等案例。

5. 无人机遥感综合项目实战:以真实行业项目 (如校园三维建模、农田病虫害监测、河道违建巡查) 为载体,完成“需求分析—外业采集—内业处理—报告编制”全流程实践。

招生对象与条件

1. 面向全校大二及以上全日制本科生,专业不限;

2. 对无人机、遥感、测绘、空间信息技术或相关行业有浓厚兴趣;

3. 身体健康、无色盲色弱,符合无人机驾驶员体检基本标准;

4. 主修专业已修课程无不及格记录,学有余力,能保证微专业学习时间;

5. 具备一定计算机操作基础。

结业与证书

完成全部5门课程且成绩合格,由学校颁发“无人机低空遥感微专业”结业证书。

如需进一步了解细节,请联系地理与环境学院微专业建设办公室。

关闭